網頁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2010 Journey in My Mind 路易威登藝文空間徵件計畫

LV藝文空間徵件計畫成果揭曉。左起依序為:LV藝術顧問Jonathan Thomson、LV文化發展事務副總裁Vita Wong、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熊鵬翥、吳耿禎、席時斌、張恩慈、邱建仁、周育正、LV亞太區總裁Jean-Baptiste Debains。

從製作第一個旅行箱開始,路易威登持續透過旅行創造傳奇故事,此次與台灣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合作,共同推動Journey in My Mind徵件計畫,獲得近百位藝術家的參與,呈現路易威登對新銳藝術家支持的豐碩成果。
Journey in My Mind意指藝術家心之所至的旅程,描繪出具象或抽象、物質或心靈的感動。此次徵件計畫邀請國內外專業評審共同評選,經初選及複選兩階段,選出周育正、席時斌、吳耿禎、邱建仁、張恩慈等五位藝術家。最後,由藝術家張恩慈獲得評審特別獎,吳耿禎則以《如果你遇見一個牧羊少年》獲得評審青睞,成為首位進駐路易威登藝文空間的台灣新銳藝術家。
《 如果你遇見一個牧羊少年》是藝術家在不同的文化空間中旅行的剪影與故事。從陜北廣袤的黃土高原,悠晃至繁華的巴黎、遠赴北極,再輾轉到阿爾卑斯山脈,空間與時間的距離錯落紛沓,旅行不再是單一方向的線性推移,而是藝術家創作中的視覺再現。
此次展覽,亦延續吳耿禎家鄉溪流的記憶,到陜北剪紙的經歷,彷彿一連串的追憶儀式,回溯著藝術家原生的印記。藝術家以白色的剪影中,將繁花似錦的多彩空間,回復至全然潔淨的花卉藤蔓空間,觀者可以跟隨著流轉的影像,一窺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旅程中的點滴。吳耿禎擅長將剪紙的傳統技藝轉化為當代藝術的語彙,並超越空間的藩籬,以裝置、燈光及影像的方式,表現藝術家的中心思想。身為年輕一代的藝術創作者,吳耿禎的作品從現實中抽離,試圖在創作旅程中,以旁觀者的角度檢視自己的身世,延伸至象徵父權的國家主權的關注。伴隨著政治的邊緣與無力感,又以象徵母性親暱的剪紙形式,為觀眾創構出獨特的感官經驗。
此次入圍者當中,唯一的女性藝術家張恩慈,並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殊榮。張恩慈近年來進行童話系列的縫繡創作,甜美形象的公主,表情隨著零亂線頭而呈現異狀,與僵硬的肢體動作,形成一種不協調的奇異美感;而縫繡的創作手法雖然細膩唯美,但也表現出一針一線、在畫布上穿刺時的暴力,令評審印象深刻。〈Trying to be clever〉、〈About Your Princess〉兩件作品,於路易威登中山旗艦店內展出。
至於其它入圍藝術家的創作也會在店內同步呈現,作為新銳藝術家作品展示的平台,開啟時尚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周育正〈兒子製造—六十四色蠟筆〉以藝術家身分觀看並轉換家庭的微小事件為藝術品,喚起觀者類似或相異的經驗。席時斌〈Goldwater〉揀選金屬與木料所創作的結構量體,在空間中展現作品的華麗破敗。邱建仁則以油彩捕捉瞬間的動作與姿態,〈時間閱讀〉、〈藍色自由〉、〈生活照樣繼續〉設置在窗邊,與來往民眾及車水馬龍的街景相互輝映。
本次活動的國內評審為賴香伶(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李維菁(中國時報文化組主任、專業藝術評論者)、熊鵬翥(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及Jonathan Thomson(路易威登藝術顧問)。另邀請國際評審南条史生(日本森美術館館長)、張頌仁(香港漢雅軒負責人)與路易威登亞太區總裁Jean-Baptiste Depains、文化發展事務副總裁Vita Wong共同參與。
身兼計畫發想與評審的熊執行長表示:「2010 Journey in My Mind徵件計畫的獨特性,在於以公開徵件的方式擴大參與的可能;而藝文空間為精品與藝術交集的複合式空間,提供不同於傳統藝術空間的的展覽定位;另外,在台灣藝企合作的案例中,注入國際交流的元素,也是難得的經驗。我們相當期待這項有意義的計畫能持續下去,扶植更多的新銳藝術家。」
路易威登亞太區總裁Jean-Baptiste Depains則提到:「路易威登與藝術及藝術家透過各種方式合作在156年的品牌歷史中不勝枚舉,傳達出品牌精神、精湛工藝及創造力。隨著一年前中山旗艦店藝文空間的開幕,我們首次將藝文空間的概念帶進台灣的精品市場。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合作公開藝術徵件計畫,我們希望可以進一步支持台灣新生代的創意精神,並且提供一個充分發揮的舞台。藝術家吳耿禎的作品著實令人驚艷,巧妙的將傳統技藝轉化為當代藝術。」

2010 Journey in My Mind徵件計畫〈吳耿禎.如果你遇見一個牧羊少年〉
展覽地點:LV藝文空間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7號4樓
展覽日期:2010年11月26日至2011年2月13日上午10時至晚間9時

更多相關訊息請至路易威登官方網站台灣專屬網頁:http://www.louisvuitton.com/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台北遊


台北遊
探索城市的內在風景與藝術家一起晃蕩漫遊感受台北生活的多樣風貌

展  期 2010年07月 10日 (六) 至 2010年08月29日 (日)
策 展 人 王玉齡
藝 術 家 袁玉旃、吳天章、葉錦添、崔永嬿、張恩慈
開  幕 2010年07月10日(六) 16:30
座  談 2010年07月10日(六) 15:30
講  題 台北的藝術場景
主  講 王玉齡+參展藝術家
展覽地點 MOT/ARTS 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南路一段22號3樓
開放時間 11:30 - 20:00│Mon - Sun
主辦單位 MOT/ARTS 忠泰生活開發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後青春」Post adolescence青年藝術展


「後青春」Post adolescence青年藝術展
展出日期:2010年5月28日~8月8日 10:00~17:00
策展人 : 林曉瑜 , 陳浚豪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共同策劃「後青春」青年藝術展。此展以國美館自94年起致力推動的「青年藝術作品購藏計畫」為選件基礎,從累集近500件青年藝術作品中,為了讓大眾瞭解青年藝術創作的發展與趨勢,精選出53位藝術家、72件作品,呈現青年藝術不同的世代觀點與詮釋語彙,也描繪台灣青年創作者的共有面貌。
本展以「後青春」為名,以35歲以下藝術工作者之創作為主。此世代族群已結束其青春期,進入青年期的高峰,並即將迎向壯年期,在人生的旅程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中介帶。策展概念的發想,緣於此時期的青年有些即將步入社會,有些已經進入社會,但對於是否繼續堅持創作,似乎都得在35歲以前作個決定。因此本展試圖探討青年藝術家面臨是否繼續創作的抉擇難題之「前」,他們的特殊創作歷程與表現特質。

「後青春」5月2日已於國美館展畢,5月28日起移師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出,展期為5月28日至8月8日。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神話賦予生活意義


自從大學時期開始接觸榮格學說後 , 斷斷續續也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 ,

寫碩士論文時是最密集的時候了 , 不過我認為理論的意義 , 還是需要透過實踐 , 才有可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深意 。 就像個人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 , 後者像樹枝網絡一般緊密而廣佈的艮古意象 , 讓我聯想到之前阿凡達電影裡的那聯繫著古老精靈的生命樹 , 如果所有的外在世界都是內在世界的想像投射之後 , 如何使之產生聯繫 , 應該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在看 < 夢的智慧 > , 摘錄了一小段內文 :


我們以為今日的我們可以不需要神話 -- 沒有歷史 -- 就能生活 。 這是一種疾病 -- 完全不正常 -- 因為人不適任意被生下來的。他是在某個特定的歷史場景中出生的 , 所以只有當他與這些事物建立起關係後 , 他才算完整 。 ----- 榮格 1957 年 (休士頓訪談 , 第四部分)

我想 , 每個文化都有他的神話 , 與他們失去聯繫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我要找出這其中的奧秘。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高美館與韓國慶南道立美術館聯手推出台灣當代藝術展


「今日•當代台灣」3月4日起韓國慶尚南道首府昌原市開幕展出!

活動地點:韓國慶南道立美術館Gyeongnam Art Museum
展覽日期﹕2010.3.4~2010.5.23

以「今日•當代台灣」為名的台灣當代藝術展,集結了32位才華洋溢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總計64組件精采佳作「今日•當代台灣」一展,即日起在南韓昌原市展出,此展乃是高雄市立美術館繼2009年「日常的史詩」海外展之後,首度與韓國慶南道立美術館合作推出的計畫,展覽佔據了該館1,2樓主題展覽室。高美館謝佩霓館長特出席開幕盛會,3月3日晚間順利揭幕,展覽將持續至5月23日,歡迎國內外友人前往參觀,也趁機參訪美術館所在地慶尚南道首府昌原市這個美麗的年輕城市。
這項展出由慶南道立美術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共同策畫,自該館2004年開館以來,此為首度以單一國家為對象,並作為該館今年開啟一系列的國際交流計畫的首展,展覽內容網羅藝術家專業生涯的代表作,足以具體而微地提供管窺台灣自80年代當代藝術發展至今的成果。該館總策展人李成錫先生,他同時為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韓國國家館策展人,盛讚本展為近年台灣當代藝術最完整亮眼的一次展出。
開幕當日下午首先由高美館館長謝佩霓以「台灣今日美術」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會場吸引近三百位包括教授、藝術家以及藝術學校學生參與幾乎擠爆會場,開幕儀式由慶南道立美術館館長朴恩柱先生主持,慶尚南道副知事(副省長)徐萬根先生致開幕獻辭,祝福本展覽成功,期許在藝術的橋樑下厚實兩國人民深厚的情誼。文化運動觀光局長裴鍾大先生主蒞臨感謝台灣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專業表現,成功展開兩國藝術交流,高美館謝佩霓館長在致詞中以中國人好事成雙的心情來迎接兩館合作的成果,謝館長與現場媒體與藝術圈朋友親切問候,談到藝術永遠是文化交流最好的語言。台北藝術大學曲德義教授也特別出席開幕典禮,本案在曲教授熱心居間聯繫,促成兩館與兩國藝術交流美事。
在開幕演說中,謝佩霓館長為在座來賓勾勒了台灣自80年代以來的當代藝術軌跡,透過公立美術館的成立、藝術大學的設立,以及雙年展等國際藝術活動的參與,啟動了具鮮明面貌的當代台灣藝術,而台灣島嶼特殊的文化政治背景與歷程,也促發了台灣當代藝術在面對殖民、移民、新住民和全球變局的大環境,以特有溫柔細膩敦厚的語調、表現充滿現實感的土地倫理,並在社會議題上強調民族的多元平等展現包容與開放,另外本次展出呈現卡通動漫、揉合現代科技與互動裝置的作品,他們呈現了台灣藝術家面對生活處境與全球變局的生命觀點,作品中的故事來自日常民間與個人的經驗,並帶有地方傳奇的性格,有現實的積極性,也有避世的消極性,有濃厚的幻想,也有深刻的矛盾,並舉出作品中呈現出來一種迷人的節奏感。謝館長最後並以鹽的結晶為象徵,比喻台灣當代藝術其多變晶燦卻永遠保有其本質的狀態,以及台灣當代藝術在全球與海洋文化圈所扮演的積極角色。演說獲得熱烈的掌聲與迴響,也充份表現韓國藝術圈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高度興趣。
展出藝術家:

城市景觀與心靈風景 : 黃銘昌、陸先銘、崔廣宇、李文政、蘇育賢、周育正、黃建樺、賴佩瑜、賴易志、周珠旺、吳季璁、王雅慧、郭奕臣、李玠樺、黃心健

社會批判與傳統民間文化的演繹 : 陳界仁、顧世勇、侯俊明、侯淑姿、李明則、郭維國、撒古流、瓦歷斯•拉拜、涂維政、蘇匯宇

卡通動漫的幻臆世界 : 楊茂林、張立人、張恩慈、柳依蘭、蘇孟鴻、周珠旺、張騰遠、林慶芳